生 活 福 傳  恩保德神父
2002
 
  「主開明了她的心,使她接受保祿所講的話。」 宗 16:15
  「我若不傳福音,我就有禍了。」 格前 9:16
  「撒種的和收割的將一同喜歡。」 若 4: 36
  「離開你的故鄉」 創12:1
  福傳之家  
  耶穌派遣七十二位門徒傳教 路 10:1
  「莊稼多而工人少」 路 10:2
  「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。」
路 10:3-4
  「不論進了那一家,先說:願這一家平安!」 路 10:5-7
  「但是你們應當知道,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。 路 10:8-11
  福傳的喜樂  

「主開明了她的心,使她接受保祿所講的話。」

這次旅程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它標誌著歐洲福傳的起點,這是保祿宗徒等人第一次由亞洲轉移到歐洲。

「我們從特洛阿開船,一直航到撒摩辣刻,第二天到了乃阿頗里,從那裡到了斐理伯,這是馬其頓一區的首城,羅馬的殖民地。我們就在這城裡住了幾天。安息日,我們出了城門,到了河邊,我們知道那裡有個祈禱所。我們遂坐下向聚集的婦女講話。有個敬畏天主的女人,名叫里狄雅,是提雅提辣城賣紫紅布的,她一直在聽;主開明了她的心,使她接受保祿所講的話。她同她一家領了洗,便請求說:『你們若認為我是忠於主的人,就請到我家去住。』遂強邀我們去了。」(宗16:11-15)


里狄雅有機會聽到保祿宗徒等人宣講福音,但並非保祿等人使里狄雅皈依。「主開明了她的心,使她接受保祿所講的話。」福音傳佈者傳揚福音,天主卻感召聆聽者的心。皈依是天主的恩賜,所有福音傳佈者都理解這事實。

里狄雅的皈依是深邃的,她與家人也成了福音傳佈者,他們的家庭成了福傳的中心。他們接受福傳的使命,在保祿宗徒等人離開斐理伯後,延續傳揚福音的工作。

宗徒大事錄記載在此數日後,保祿宗徒等人在斐理伯被捕,「二人出了監獄,就進了里狄雅的家,會見了弟兄們,鼓勵一番後,便起程走了。」(宗16:40)

一切願意在福傳道路上長征的人士,將見到許多奇蹟,亦找到許多人,如里狄雅和她的家庭一樣,正準備好與人分享這引人入勝的工作。
「我若不傳福音,我就有禍了。」

福音傳佈者應有著保祿同樣的感受:
「因為我們或者生,是為主而生,或者死,是為主而死;所以我們或生或死,都是屬於主。」(羅14:8)

福傳就是我們的生活。聖保祿指出福傳並不是一個選擇。

「我若傳福音,原沒有甚麼可誇耀的,因為這是我不得已的事;我若不傳福音,我就有禍了。」(格前9:16)

福傳亦是對上主的最高崇敬。
「使我為外邦人成為耶穌基督的使臣,天主福音的司祭,好使外邦人經聖神的祝聖,成為可悅納的祭品。」(羅15:16)

為聖保祿來說:福傳是一祭禮,在此祭禮中,天主聖神所祝聖的,並非餅和酒,而是接受天主的外邦人(不認識耶穌的人),使他們成為天主悅納的祭品。

每一基督徒都被召奉獻生活祭獻給天主。
「你們也就成為活石,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,成為一班聖潔的司祭,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祭品。」(伯前2:5)

「撒種的和收割的將一同喜歡。」

收穫的季節到了,耶穌對他的門徒們說:「舉起你們的眼,細看田地,莊稼已經發白,可以收割了。」(若4:35)

耶穌仍在遇見撒瑪黎雅婦人的那井附近,她和其他許多撒瑪黎雅人已成了福傳的初果。

門徒們無法預料撒瑪黎雅地竟會成為他們收成的地方。耶穌告訴門徒在傳揚福音時,常有這樣的情況:「撒種的是一人,收割的是另一人。我派遣你們在你們沒有勞過力的地方去收割;別人勞了力,而你們去收割他們勞苦的成果。」
(若4:37)

在做福傳工作時,我們應該知道,有時我們是收割者,但有時我們卻是播種人;這樣收割時的成功感或播種時的勞苦將不會造成任何驕傲慢及氣餒。有時我們收割其他傳道人所播種的,有時我們所播種的卻讓別人去收割。「撒種的和收割的將一同喜歡。」(若4:36)

離開你的故鄉

「上主對亞巴郎說:『離開你的故鄉、你的家族和父家,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。』」(創12:1)

天主對亞巴郎所說的這句感人的說話,在世上迴響了近四千年,真令人驚訝!這句話成了每位福音傳佈者召喚的範本。福音傳佈者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離開自己的國家、自己的文化、自己的想法,被派遣到一個新地方去,一個不是他所選擇的地方,而是「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」。福音傳佈者要有心理準備到任何地方去;這樣,他便可自由地調適及面對,在這肯定是艱辛的旅程上,所遇到的一切困難。

離開自己的國家與文化並不是指要放棄自己的根,反而是以宏達的宇宙觀,擴闊一己的視野。因此,福音傳佈者依然與自己文化的根相連,不過,是以新的眼光看得更深罷了。

「我必祝福你,使你成名,成為一個福源。」(創12:2)

每一福音傳佈者是被受祝福的;凡他們所接觸的人,都被受祝福。

「逾越知音」擁有「逾越」這美麗名詞;「逾越」意即「通道」,由一處通往另一處。亞巴郎離開自己的故鄉,他經歷「逾越」。每一「逾越」必經歷死亡,死於舊我,使生命更新及更加豐盛。
福傳之家

親愛的齊家組員:

逾越知音,一班來自世界各地的公教青年,將於本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開展他們的第四次海外華僑福傳之旅,今次他們將探訪星加坡、布里斯班、巴布亞新畿內亞及汶萊;回港日期是十二月十五日。此次福傳之旅的主題是「樂在生命中」,一個非常切合家庭生活的主題,亦是培育生命的搖籃。有關福傳之旅的詳情及與本主題相關的默想及神修資料,請瀏覽以下網頁:(eoc.dolf.org.hk)。

現誠邀所有齊家運動成員,為此次福傳之旅,送上你們最大的支持和祝禱,並使自己的家庭成為福傳之家。我願意與你們分享宗徒大事錄中的這一段:

「他們挨戶擘餅,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。他們常讚頌天主。也獲得了全民眾的愛戴;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會眾。」(宗2:46-47)

他們究竟是甚麼人,他們的勇氣和喜樂能使週遭的人充滿好奇而想加入他們的行列呢?他們就是在耶路撒冷的第一批基督徒。在聆聽並接受宗徒們所宣講的福音而領洗後,新的生活模式使他們成為福音傳佈者。他們的家充滿友愛喜樂,擘餅是最充滿合一意味的時刻,集體的祈禱表示彼此的共融團結。他們的家居是最先的福傳中心,他們的家庭是最早的福傳團體。他們並不是聖經學家或宣道專家,但是,活得喜樂,活得平和,關愛他人等吸引其他人加入他們的團體。真的,今日世界不是需要偉大的宣講者,而是活見證。

穌派遣七十二位門徒傳教

「主另外選定了七十二人,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,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。」(路10:1)
除了十二位宗徒外,耶穌還派遣了 「其他人」。我們估計路加用七十二這數字來表示傳統外邦民族的數目是七十二。就此,路加要告訴我們耶穌派遣了整個教會(十二位宗徒和七十二位門徒)到普天下去(七十二個民族象徵整個世界)。

耶穌派遣他們 "兩個兩個"去,意思是福傳工作不是一人能為之,而是整個教會信仰團體的使命。

耶穌派遣他的教會先他而去,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,意指福傳工作是為準備耶穌的到臨。

福音傳佈者是耶穌的前驅。當耶穌到臨後,福音傳佈者已無必要留下,耶穌會使信徒成為新的福音傳佈者,而原有的福音傳佈者將被派遣到其他耶穌未到的地方去。
「莊稼多而工人少」

「他對他們說:『莊稼多而工人少,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,派遣工人來,收割他的莊稼。』」(路10:2)

由於只有這麼少工人,為何我們不招募更多工人,安排他們去做收割的工作呢?
耶穌告訴我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,派遣工人來。因為派遣者是衪,亦是衪令門徒看到那裡有豐富的收獲。

「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。」

「你們去罷!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。你們不要帶錢囊,不要帶口袋,也不要帶鞋,路上也不要同人請安。」(路10:3-4)

天國的信息就是福音傳佈者的力量。門徒們受耶穌派遣去傳揚福音,除了福音以外,他們並無任何權力。因此,他們就猶如羔羊一樣。不過,他們對自己的「派遣者」是極其信靠的。

他們既不需帶備錢財,亦不需帶備行裝,連多一雙鞋子也不需要,更無需在路上向人請安,顯示傳揚福音的急切性。
「不論進了那一家,先說:願這一家平安!」

「不論進了那一家,先說:願這一家平安!那裡如有和平之子,你們的平安就要停留在他身上;否則,仍歸於你們。你們要住在那一家,吃喝他們所供給的,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;你們不可從這一家挪到那一家。」(路10:5-7)

我們將住在那裡?我們會吃些甚麼?要用多少錢?安全嗎?需要甚麼衣服鞋襪?可否搬到更好的地方去?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問題和合情合理的憂慮。
但請與耶穌對門徒的指令作一比較。

但是你們應當知道,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。」

「不論進了那座城,人若接納你們,給你們擺上什麼,你們就吃什麼。要醫治城中的病人,並給他們說: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。不論進了那座城,人如不接納你們,你們就出來,到街市上說:連你們城中粘在我們腳上的麈土,我們也要給你們拂下來,但是你們應當知道,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。」(路10:8-11)


當福音傳佈者到達一個地方,受到歡迎及款待,他們當然會因被派到那裡而感到舒暢快樂。但若事情並不那麼暢順,或不受歡迎,他們可能會有點兒失望,甚至有時是憤怒。一切這些感受都是可理解的。
耶穌指示門徒要保留自由自在的心態:人如不接納你,應記著我要派你到普天下去。
福傳的喜樂

「那七十二人歡喜地歸來說:『主!因著你的名號,連惡魔也屈服於我們。』」(路10:17)

「就在那時刻,耶穌因聖神而歡欣說:『父啊!天地萬物的主宰,我稱謝你,因為你將這些事情瞞住了智慧及明達的人,而啟示給小孩子。是的,父啊!你原來喜歡這樣做。』」(路10:21)

福音傳佈者歡喜地向派遣他們的團體回報,整個團體因而一起向天主頌謝,人人都分享同一的喜樂,這喜樂是屬神的,是天主聖神所結的果。